说起榫卯结构,其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技艺。在这一块块小小的木头上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木匠们利用木材性质上的凹凸,进行拼接。凸出的部分是榫,也叫做榫头;凹进去的部分叫卯,由于卯是用来与榫头契合的,因此也叫榫眼、榫槽。
榫卯双双配合,将这个技巧用在木匠的各个部分,大到建筑小到家居家具,可以做到不借助绳子、甚至钉子等物品,就能完成制作。
在中国古代,远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古代人类遗址中就有发现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物品。当时的榫卯结构主要运用于房屋的建造上。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木匠祖师爷鲁班将榫卯结构的技术运用于家具和建筑中。
到了明朝时期,榫卯结构在传统家具的运用中达到高峰。据说,这一方面是由于鲁班传人的代代钻研,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郑和下西洋引进了大量海外性质坚硬的木料,让当时的木匠们对于硬木料的操作有了更加多的机会进行研究。让木匠们对于榫卯结构的技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木匠们的巧手让各种精巧的建筑和家具完全使用榫卯技巧就可以做到四面巧合。
相传榫卯结构是由鲁班发明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工具类器具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就像铁锯、斧头、曲尺、墨斗这类砍伐和测量的工具。其实鲁班从小就深受家族影响,因为鲁班的家族就是工匠世家,而且他的祖辈父辈非常擅长的就是木匠活,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奇巧无比的。木匠是他的本领活,从小耳濡目染的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实践基础。鲁班发明了这些东西之后,鲁班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什么呢?在后世做木匠工匠之人都会尊称鲁班为一声祖师。
因此,鲁班不仅仅发明了榫卯结构,更是发明了很多至今我们也十分常用的工具。比如锯子,锤子等等。鲁班的技艺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鲁班的著作流传到海外之后鲁班在当时日本、韩国等地也受到尊敬。
一凸一凹中古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的得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为何中国传统技艺在国外得到追捧?这也是一个值得当代中国青年深思的问题。